第廿六回    遊大成殿拜會 至聖先師


濟公活佛 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民國六九年七月廿四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歲次庚申年六月十三日

  詩曰:復興文化賴鴻儒。陋巷蝸居德不孤。
        端正四非成至聖。罪消何必唸南無。

濟佛曰:現代教育普及,幼童即進入幼稚園接受心智啟蒙,進而小學、
        中學、大學、留學,可以說半輩子不離書本,可稱為十足的「
        學者」。書中文字,幾乎朗朗上口,振筆亦可疾書,究其用處
        ,只為「功名利祿」,若問「濟世利人」,恐怕「辦不到」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書籍中古聖先賢行止遺訓,僅作課題問答之用,無人效法之,
        豈不變為「白讀書生」?更有甚者,書讀越多,腦筋越奸巧,
        鑽法律漏洞及犯法技術也越高明,讀書本望「進德修業」,如
        今卻變為「發財事業」,令老衲感嘆萬分。願世人將課本當做
        「道德經」,切莫視作「生意經」,讀書求學,旨在充實學識
        ,提高人性品質,若僅淪為「謀生工具」,把書本當做「鈔票
        」,那就太不值錢了。

        若將知識作為「犯罪技術」,那就成為「斯文掃地」了!今日
        我將帶賢徒楊生靈遊聖境,楊生準備上蓮台。

楊生曰:我已坐穏蓮台,請 恩師起程吧!

濟佛曰:師徒乘坐蓮台,一路乘風破雲浪,直向清靜聖界飛行,凡塵俗
        境,漸漸抛在身後,消失匿跡。……已到達目的地了。

楊生曰:今日到這個地方,景色逈異以前所見,到處都是文人打扮,氣
        質頗為超塵脫逸,有些正在吟詩散步……。

濟佛曰:今天所見,是儒門聖境,前面是大成殿,我們前去拜會大成至
        聖先師 孔夫子吧!

楊生曰:好好!今日榮幸來至儒門聖地,一睹杏壇風光,實在不虛此生
        。前面大殿,上書有「大成殿」,四週清潔,一塵不染,兩邊
        有儒學士打扮者,示意歡迎着我們。隨着  恩師背後,走向殿
        內,中殿坐着一位老者,兩邊還有門生陪坐,殿內設備古色古
        香,筆墨硯台整齊排列,橱中書卷更是琳琅滿目,中殿老者就
        是 孔夫子吧!

濟佛曰:中位坐者正是儒門至聖  孔夫子,兩邊陪坐為四配十哲,楊生快
        向  夫子行禮!

楊生曰:遵命!愚生參叩 至聖先師及各位聖賢,祈能指點蠢愚!

孔夫子曰:儒門有幸,楊生贊儒身立鸞堂杏壇,執聖筆著作聖書善典,
        作醒世之本鐸,我老夫在天之靈,甚覺心慰。儒門雖不語「怪
        力亂神」,然鬼神之德,盛乎宇宙,歷劫一滅,故我並不諱言
        之。

        蓋世人不知生,焉知死?我恐世人捨本逐末,不善事生前,只
        求死後,故對弟子訓示有關鬼神之事,皆不以「明言」之。「
        忠恕」之道,即「慈悲」之教,克己復禮,不違仁道,人性合
        天,不語天,而天道得之。生死之事,自然可以操之在我,故
        又言曰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

        人如能率性做事,不違背人倫道德,確守三綱五常,即合於大
        道,既「善事」生前,死後自得「善地」,故曰:「生而順,
        死而安。」可以回復到宗教所指的「安靜快樂世界」,亦即我
        所說的「大同世界」。

        反觀今日儒門,教導學生,注重文憑,以作謀生工具,至於品
        性道德之薫陶,每有當作「副科」看待,所以世人嘗自言:「
        飽學多奸巧,愚人反正直。」我願世人讀書,除充實知識外,
        做人做事的道理,亦要明究實用之。否則,藉學識作巧言令色
        、行奸為巧之舉,功名反足於毁滅自己前程,社會上所發生種
        種弊案,足以證明,行施巧計者,上天亦回於巧報。

楊生曰:先師不愧為「萬世師表」,對世人儒生關懷備至,故以「德配
        天地,道貫古今」一語稱頌讚揚,實嫌不足,  夫子之言,猶
        如金科玉律,愚生當奉為座右銘。請示先師,儒門徒眾生修道
        方面應如何進修,及其成果如何?像先師及先儒們,今天享有
        這份天爵,逍遙自在,愚生甚為敬慕,不知如何學習呢?

孔夫子曰:今世之儒生,為應付升學考試,日夜惡補,腦海浮滿文章數
        字,觀其待人接物進退禮儀,顯得僵硬陌生,故有人譏稱為「
        書呆子」。在學者,若有此情,尚可原諒之。一旦離開學校,
        出於社會,應當將書本中的聖賢教訓,應用於為人處事間,做
        到「溫良恭儉讓」及遠離四非: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
        言、非禮勿動。一日三省,修身養性,雖無出家求道,實已行
        道,其立身社會,清廉不貪,正是書生報國本色。

        更者,有教無類,感化世人;則大成至聖之天,早已安排其位
        ,一旦身逝,至善聖域,可以讓他來此逍遙,不受輪廻之苦。

楊生曰:原來如此,儒門修道,以正「四非」而免「罪」,實與佛道無
        異,而且住世修煉,更切實際!

濟佛曰:一個人能夠省去四非,便修成一個正人君子,他就是清高自持
        的人中人,尊之曰:「聖賢」,也是「仙佛」的別名,在世界
        做濟世利人的工作,他的性靈與天合一,所以今天在這裡的聖
        賢先哲,在世間都有他一番「謀世人福利的事業」!

楊生曰:請示 夫子,您的弟子們能夠侍立身側,是否可以示知他們在天
        界的生活?

夫子曰:可以。弟子們因能夠受教不二心,與我合一,奉行吾道,所以
        今天能夠在聖域中相聚,自非偶然。我有四配十哲,七十二賢
        人,三千弟子,及數不盡的學人,和奉行我的教化的人,他們
        都能歸天靈聚一堂。儒者不具宗教儀式,且無神秘感,但若能
        深契吾道,正心修身、克己復禮、教育英才的話,他的靈性自
        然能夠超脫凡界達到聖界。

        以復聖顏回而言,蝸居陋巷,疏水飲食,人不堪其憂,回不改
        其樂。在現代世人,有誰能夠忍受這種清高生活,保持儒者本
        色,做個君子儒呢?誰能視富貴如浮雲呢?弟子們在世有這種
        富貴不能淫、貧賤不能移的風度,故雖無宗教戒律,亦可謂持
        戒,戰戰兢兢,如屐薄冰了。生前既有此風度,死後自能夠超
        脫俗塵牽絆,證道成聖成賢。

楊生曰:古代聖賢是這樣修法,現代聖賢呢?

夫子曰:現代聖賢,位證聖界的人也很多,如殿外這些儒士,不乏是現
        代教師,他們為人師表,一生教育英才,用愛心啟導學生,不
        貪不取,身雖寒酸,心卻清白,夜以繼日,作承先啟後工作,
        桃李滿天下,杏壇播芬芳,這些老師身歿都能夠返回天界逍遙
        自在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寄望世上為人師表者,不獨修身養性身教化人,在教學中
        ,當先準備充裕,教學認真,以免領取薪津,而誤人子弟,或
        為貪圖課外補習費,對正常教學不予認真,這樣有虧職守,無
        形中磨損自己靈性,將來下場是不堪設想。此地種滿桃李樹,
        每位教師的成績都可從這裡看出。
 
        教學認真,品性優良者,桃李滿園,氣味芬芳;反之,桃李落
        葉,也無什麼結果。雖然在現代世人眼光中,也許認為此係無
        稽之談,但對自己道德良心,總該負點責任才是!

濟佛曰:願世上的教師,都是聖賢的化身,做個萬世師表,春風化雨,
        受益學子都會感恩不盡的,切莫做個「誤人子弟」的「庸師」
        !因時刻不早,就此告辭 夫子。

夫子曰:既不久留,願祝儒風聖德更加輝煌!

楊生曰:感謝 夫子教益金言……我已坐穏蓮台,請恩師回堂吧!

濟佛曰:聖賢堂已到,楊生下蓮台,魂魄投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ktakhongkong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